,避免壁面溫度影響。
考慮流場特性:在流體環(huán)境中(如管道
、風道)
,應沿流體方向安裝
,且感溫頭迎向流體(若為管道
,建議安裝在直管段,而非彎頭處)
,確保與介質(zhì)充分接觸
。
2. 安裝方式與固定
機械固定:利用螺紋
、法蘭或卡箍固定時
,需避免過度擰緊導致殼體變形(尤其塑料外殼傳感器)
,建議使用密封膠防止液體滲入。
線纜保護:傳感器引線需穿金屬波紋管或防水套管
,避免拉扯
、彎折(彎曲半徑≥線纜直徑的 10 倍)
,防止線纜斷裂或絕緣層破損
。
二、環(huán)境適應性注意事項
1. 耐溫與防護等級
溫度范圍匹配:確認傳感器標稱耐溫范圍(如 - 40℃~125℃)與實際使用環(huán)境一致
,嚴禁超溫使用(超溫可能導致探頭電阻漂移或殼體融化)
。
防水防塵:若用于潮濕
、淋雨或粉塵環(huán)境
,需選擇 IP65 及以上防護等級的型號,安裝時檢查密封膠圈是否完好
,避免水汽侵入內(nèi)部電路
。
2. 抗干擾措施
電磁屏蔽:在強電磁環(huán)境(如電機、變頻器附近)
,需使用屏蔽線纜,并將屏蔽層單端接地
,減少信號干擾(建議接地電阻<10Ω)
。
避免振動沖擊:傳感器應遠離振動源(如壓縮機、機床)
,若無法避免,需加裝減震底座或柔性連接
,防止感溫元件因機械振動松動
。
三、測量精度保障
1. 校準與標定
定期校準:首次使用前或每 12 個月需用標準溫度計(如二等標準鉑電阻)校準
,誤差超過 ±0.5℃時需重新標定(校準方法:將傳感器與標準溫度計同時浸入恒溫水槽
,對比讀數(shù)并修正)
。
響應時間匹配:水滴狀傳感器因體積小
,響應時間通常在 10-30 秒(取決于介質(zhì)流速),若測量快速變化的溫度場
,需確認其時間常數(shù)是否滿足需求(如動態(tài)測溫場景需選擇響應時間<5 秒的型號)
。
2. 介質(zhì)兼容性
接觸材料適配:感溫頭外殼材質(zhì)(如不銹鋼 316L、聚四氟乙烯)需與被測介質(zhì)兼容
,避免腐蝕(如測量強酸需選聚四氟乙烯外殼
,測量食用油需選食品級不銹鋼)。
四
、維護
1. 日常維護
清潔保養(yǎng):定期用軟布擦拭外殼(避免使用有機溶劑)
,若表面附著油污或結(jié)晶物
,可用中性洗滌劑清洗后晾干
,防止影響熱傳導。
線纜檢查:每月檢查引線是否有破皮
、老化現(xiàn)象
,接頭處是否松動(如采用航空插頭,需檢查插針氧化情況)
。
五、特殊場景使用建議
高溫環(huán)境:若溫度>200℃
,需選擇陶瓷封裝或鎧裝式水滴傳感器
,并搭配風冷或水冷套管,防止探頭過熱失效
。
食品 / 醫(yī)療領(lǐng)域:需選用符合 FDA/ISO13485 認證的型號
,每次使用后用 75% 酒精消毒
,避免交叉污染。
埋入式測量:用于土壤
使用水滴狀臨川溫度傳感器過程中注意什么?